【全球新视野】中经评论:教授院士“破圈” 让科学更抵人心
中国经济网讯核心观点: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,科普“网红”打破了传授知识的时空边界,撒下科学的...
(资料图片)
中国经济网讯 核心观点: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,科普“网红”打破了传授知识的时空边界,撒下科学的种子,传递理性的声音,让“伪科学”无处躲藏,也让“真科学”更加深入人心。
用大铁锅演示中国天眼原理、带孩子们用塑料瓶造“火箭”冲上百米高空……近年来,越来越多科普短视频成为网络爆款,不少专家、教授、院士等拥有百万粉丝,高端、艰深的科学知识以通俗、有趣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。
“知识不存在的地方,愚昧就自命为科学。”这些年,喝茶防新冠、量子针灸、纳米频谱……一些“科学流言”时不时蹭热点、赚流量,蛊惑人心。信息泛滥的时候,优质内容是稀缺品。因此,人们乐见专家、教授、院士等权威人士站出来,成为科普“网红”。他们打破了传授知识的时空边界,撒下科学的种子,传递理性的声音,让“伪科学”无处躲藏,也让“真科学”更加深入人心。
高质量科普有助于培育科技创新人才。其实,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,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。先进的科技成果通过科学普及,将更容易为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,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。
冰冷的数据、拗口的术语、晦涩的概念……经过科普“网红”鞭辟入里的讲解,变得鲜活灵动,这不仅点燃了公众的科学热情,更传播了科学精神、科学思维。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,与名师、大咖“面对面”,学习接地气的硬核知识,养成“大胆质疑、小心求证”的思维习惯,更有益于他们成长为科研后备力量。在知识经济时代,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越高,科技强国便会更有底气、更加硬气。
不过,现实来看,科普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阻碍,也给科普“网红”造成了困扰。比如技术、应用日新月异,给做好科普带来一定挑战;重科研轻科普的认识误区,让一些科研人员放不开手脚;互联网大潮中,“专家队伍”鱼龙混杂,科普短视频存在同质化严重、专业化不足等问题,甚至有作者假冒专家贩卖焦虑、推销劣质产品等。
创新绽放于科学的土壤。当科技实力愈发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点时,科普作为创新发展“另一翼”的作用将日益凸显。为此,一方面,要继续培养壮大科普人才队伍,不断健全人才评价体系,在认识上扫清偏见,在制度安排上予以同等尊重,让一批能做科普、愿做科普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。前不久,中国科协印发通知,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。这意味着科普工作者有了专业职称评审渠道,有利于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。
另一方面,要在监管治理上发力,丰富好科普作品的形态和传播渠道,建立完善的审核把关机制,着力提升公众对信息的甄别能力,同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对“冒牌专家”进行正面回击。
当然,科普短视频作为一种“知识快餐”,无法取代系统化的专业学习。因此,还应促进线上科普与线下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,让年轻观众不仅喜爱科普“网红”,更因此爱上科学,进而充满热情地投身于科技创新。科普工作与科技创新“双向奔赴”,也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聚起磅礴力量。(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)
标签:
中国经济网讯核心观点: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,科普“网红”打破了传授知识的时空边界,撒下科学的...
证券时报网讯,据国是直通车,6月4日,在北京召开的2023年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“5G发展成就展
宁南县气象台2023年06月04日13时09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:跑马镇、白鹤滩镇、骑骡沟镇、大同镇、幸福镇、
垃圾分类工作是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的“民生实事”。下一步,吴淞街道将以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...
新华社南京6月3日电2023年夏粮收购在即,为切实规范粮食购销领域市场行为,维护好江苏粮食购销市场秩序,近
央视网消息: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,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7时9分,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、邓清明
演示品牌型号:华为p40pro,iPhone12Pro;系统:emui10 1,ios14;软件:微信8 0。1、看是否有过备份了,如
导读1、没错啊,过大约十几秒Loadind 这个英文下面会出现一行红色的英文,说明烧录卡升级完成。2、再去下
聊聊一篇美女教师——张丽莉,对于最美女教师——张丽莉简单介绍的文章,网友们对这件事情都比较关注,
1、Squier品牌源于Fender,是20世纪70年代Fender公司为针对一些喜爱Fender吉它的年轻初学者所